一个男孩子,冲动叛逆,常常口不择言,出口伤人。父亲没有惩罚他,只是告诉他,每次说了伤人的话,就要在木门上钉一枚钉子。一次又一次,平整的木门上渐渐布满骇人的钉子,像刺猬的尖刺,像狰狞的獠牙,人们进出时会小心翼翼地避开那些钉子。男孩也渐渐感到了那片钉子的寒意。父亲说:“如果对哪一次说出的话后悔了,就可以拔出一枚钉子。”一次又一次,男孩在反思和懊悔中拔出了所有的钉子。然而,他看到:木门再也不复当初。
反观自己,你的手心里是否也攥着一枚钉子?你是否对父母这样说过:
“你真啰唆!”
“你不懂!”
“你别打扰我!”
……
这一个个感叹号就好像钉子!孩子们,你也许没有意识到这是钉子。你希望父母理解、包容、接纳,你害怕过高的期待和过强的压力,你用强硬和冷漠维护自己的领地,你用不羁和逆反证明自己的强大,你的反击会变成钉子,让父母惊慌、沮丧、恼怒。父母也会疼,他们曾经也是孩子呀。
网络上曾有一个问题:“为什么妈妈知道她说的话你听不进去,还要一遍遍地唠叨呢?”置顶的答案是:“因为她再也找不到一个在你的世界里存在的理由。”多么悲凉的原因啊。
让我们丢掉那枚钉子,学会倾诉吧。
孩子,你渐渐长大,看到了更新鲜的事物和更大的世界;而父母渐渐老去,他们努力走进你的世界,姿势却那样吃力和笨拙。但在你第一次走路、第一次拿勺子、第一次系鞋带时,你也曾吃力和笨拙过,那时父母会耐心地告诉你:“不要急,慢慢来。”现在,面对父母,这个世界上最亲爱的人,你是否也能留有一份温柔与耐心。面对他们的唠叨和恼怒,对自己,也对他们说:“不要急,慢慢来。”
把“你真啰唆!”换成“我记住了。”
把“你不懂!”换成“我来告诉你们。”
把“你别打扰我!”换成“我需要一个安静的空间。”
把心里的郁结说出来,不要紧闭房门。把父母当做你最好的倾诉对象,说出你心里的担忧或恐惧,即使有很多;说出你拥有的欢喜和甜蜜,即使一点点。哪怕父母的回复无法让你满意,但通过倾诉会让他们走进你的世界。
其实,这枚钉子不仅我们手中有,父母手中有时也会有。所以,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,请丢掉手中的那枚钉子,张开怀抱紧紧相拥吧。
寒风不能让冰雪融化,而阳光能;冰雹不能让种子发芽,而细雨能。父母子女一场,并肩走过一段并不漫长的路程,我们终有一别,但愿回首时,彼此能少一点懊悔与自责,多一些温暖与珍贵。
来源:《光明少年》2025年4月刊
(文 / 白薇 《教育家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执行主任,全国三八红旗手,《家长的减法》作者)
